1. 准备工作
检查仪器:检查胶质测定仪的各项功能,如温控系统、过滤器、加热装置等是否正常。
清洁容器:清洁所有与样品接触的部分,包括容器、滤膜、管道等,避免前次实验的残留物影响实验结果。
准备样品:准备待测的油品样品,确保样品充足并且无杂质。
2. 样品加载
将一定量的油品样品(通常为几毫升到几十毫升,依据标准)加入胶质测定仪的容器中。
3. 加热过程
设置加热温度,通常将样品加热至一定的高温(如150℃到250℃),并保持一段时间,以便产生足够的胶质。
4. 胶质的分离与收集
加热后,通过过滤或者离心等方法分离出胶质。
使用滤纸、滤膜等将胶质与液体油品分离开来,并收集胶质。
5. 干燥与冷却
将分离出的胶质进行干燥,通常在加热炉或烘箱中进行,确保胶质全去除水分。
干燥后,冷却胶质样品,准备进行称量。
6. 称量与计算
将干燥后的胶质样品称重,并记录其质量。
根据公式计算胶质含量,得出油品中实际胶质的百分比。
7. 结果分析与报告
根据胶质的含量,评估油品的质量,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根据标准要求,可以判断油品是否适合使用,尤其是在发动机燃料方面。
胶质测定仪的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加热时间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
过滤精度:过滤过程要确保不漏掉胶质成分,同时避免由于过粗的滤膜导致分离不全。
样品均匀性:确保样品在测试前充分混合均匀,避免胶质含量不均匀导致测试结果偏差。
仪器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胶质测定仪器,避免油品的残留对后续测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