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界面张力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界面张力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 更新日期:2025-05-13      浏览次数:50
    • 铂金板法

      当铂金板浸入到被测液体中,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会对铂金板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通过测量将铂金板从液体表面拉脱时所需的最大拉力,来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根据力的平衡原理,这个拉力等于液体表面张力与铂金板周长的乘积,由此可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铂金环法

      将铂金环浸入液体中,然后慢慢向上提拉。当铂金环即将脱离液体表面时,液体表面会形成一个与铂金环相连的液膜。测量拉起液膜所需的最大力,这个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膜的周长有关。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可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悬滴法

      利用注射器将被测液体在空气中或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一个悬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悬滴会呈现出特定的形状。通过光学系统拍摄悬滴的图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数学模型,分析悬滴的形状参数,如滴的高度、宽度等,进而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旋转滴法

      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置于一个高速旋转的圆柱形样品池中,其中一种液体形成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液滴的形状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液滴在不同转速下的形状参数,结合离心力和表面张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测量低界面张力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