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机准备与系统预热
设备连接:接通仪器电源,确保电源线连接稳固,打开主机及配套计算机电源。
系统自检:仪器启动后自动进行硬件自检(如探测器、光源、冷却系统等),屏幕显示自检结果,若出现异常提示(如 “光源故障"),需立即关闭电源并联系专业人员检修。
预热稳定:根据仪器型号不同,预热时间通常为 30 分钟至 1 小时(如某型号要求光源预热 40 分钟),确保 X 射线管和探测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二、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样品采集:使用专用采样器采集均匀的液体或固体样品(如石油产品、矿石等),避免杂质混入。
样品处理:
液体样品:若含颗粒杂质,需用过滤膜(如 0.45μm 滤膜)过滤,确保样品均匀无沉淀;
固体样品:需研磨至粉末状(粒度≤0.1mm),并通过压片机压制成厚度均匀的样片(压力通常为 10-20MPa,维持 30 秒)。
样品称重与编号: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样品(精确至 0.1mg),记录重量并标记样品编号,避免混淆。
三、仪器参数设置与校准
参数设置:
在操作软件中选择检测模式(如 “石油硫含量"“矿石硫含量");
设置测量时间(常见为 60-120 秒,根据样品浓度调整)、管电压(如 40kV)、管电流(如 1mA)等参数。
校准标定:
使用已知硫含量的标准样品(如 GBW 系列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舱,点击 “校准" 按钮,仪器自动生成校准曲线(相关系数需≥0.999);
若校准结果偏差超过 5%,需重新检查标准样品或参数设置。
四、样品检测与数据采集
样品放置:打开样品舱盖,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托盘中央,确保位置居中,关闭舱盖(注意密封,避免射线泄漏)。
启动测量:点击软件界面 “开始检测" 按钮,仪器自动发射 X 射线激发样品,探测器接收硫元素产生的特征 X 荧光信号,实时显示计数率和光谱图。
数据记录:测量完成后,软件自动根据校准曲线计算硫含量(单位为 mg/kg 或 %),生成检测报告,包含样品编号、测量时间、硫含量值及标准差。
五、关机与维护
正常关机:依次关闭仪器主机、计算机,断开电源;若长时间不使用,需开启仪器的 “待机模式"(避免光源频繁启停)。
日常维护:
清洁样品舱:用无尘布擦拭舱内残留样品粉末,避免污染探测器;
检查耗材:定期更换滤光片、真空泵油(根据使用频率,建议每 3 个月检查一次);
记录维护日志:登记仪器使用时间、故障情况及维护内容,便于追溯。
六、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仪器工作时严禁打开舱盖,避免 X 射线辐射;操作人员需佩戴个人剂量计。
样品代表性:液体样品需充分摇匀,固体样品需保证研磨均匀,避免检测结果偏差。
环境要求:仪器需放置在恒温(20±5℃)、干燥(湿度<70%)的环境中,远离电磁干扰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高效完成 X 荧光硫含量的测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若遇复杂样品或异常结果,建议重复测量或咨询仪器厂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