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氧气纯度分析仪是用于快速检测气体中氧气含量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氧气的特定物理或化学性质,通过传感器将氧气浓度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再经处理后显示出纯度数值。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工作原理:
1. 电化学法
这是便携式分析仪中常用的原理之一,核心是电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内部有电极(通常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和电解液。
当含有氧气的气体进入传感器时,氧气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被还原),同时产生微弱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浓度成正比,仪器通过测量电流并进行校准换算,即可得出氧气纯度。
优点是响应速度快、精度较高,适合低至常浓度范围的氧气检测。
2. 顺磁法
利用氧气的顺磁性特性(氧气是少数具有强顺磁性的气体之一,会被磁场吸引)。
仪器内部设有一个磁场,磁场中间有测量室,室内可能放置一个悬挂的物体(如哑铃状的玻璃泡,内部充有氮气等抗磁性气体)。
当含氧气的气体流过测量室时,氧气被磁场吸引,会对悬挂物体产生推力,导致物体发生偏转。
偏转的程度与氧气浓度相关,仪器通过检测偏转量(通常转化为电信号),经处理后得到氧气纯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纯度氧气(如 90% 以上)的检测,精度较高,且不受其他气体干扰。
3. 氧化锆法
基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氧离子传导特性。
传感器的核心是氧化锆陶瓷管,管的内外壁涂有电极(通常为铂电极)。
在高温条件下(通常需加热至 600-800℃),氧化锆会成为氧离子导体。当管内外氧气浓度不同时,氧离子会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迁移,在电极间产生电势差(氧浓差电势)。
电势差的大小与氧气浓度相关,仪器通过测量该电势并结合温度补偿,计算出氧气纯度。
适用于高温环境或高纯度氧气的检测,响应速度较快。
总结
不同原理的便携式氧气纯度分析仪,均通过捕捉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磁性、离子传导),将浓度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信号(电流、位移、电势),再经电路处理和校准后,直观显示出氧气纯度数值。实际应用中,会根据检测范围、精度要求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原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