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锈蚀测定仪主要用于检测石油产品(如汽轮机油、液压油等)在液相条件下对金属的锈蚀程度,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操作安全及仪器正常运行:
一、操作前的准备注意事项
样品预处理
确保样品均匀无杂质,若有沉淀或悬浮物,需按照标准方法过滤,避免堵塞仪器管路或影响锈蚀结果。
样品需在规定温度下恒温(如 40±1℃),温度波动过大会导致锈蚀速率变化,影响数据重复性。
仪器检查
检查恒温浴的液位是否充足,加热管是否完好,避免干烧损坏仪器。
确认通气管路通畅,无弯折或堵塞,保证空气流量稳定(通常为 100±5 mL/min),流量不稳定会导致氧气接触量不一致,影响锈蚀程度。
检查试片(如钢片)表面是否光洁、无划痕,需用溶剂(如石油醚)清洗并干燥后使用,避免残留杂质干扰锈蚀反应。
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试片安装
试片需垂直悬挂于样品中,确保全浸没且不与容器壁接触,避免局部接触导致锈蚀不均。
安装过程中需佩戴洁净手套,避免手指接触试片表面(汗液中的盐分、油脂会引发局部锈蚀)。
参数控制
严格控制试验温度(如 40℃或 50℃,根据标准规定),恒温精度需在 ±1℃内,温度过高会加速锈蚀,过低则反应缓慢。
空气通入前需经净化处理(如通过装有干燥剂的洗气瓶),去除水分和杂质,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样品影响锈蚀结果。
安全规范
操作挥发性样品时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接触加热部件(如恒温浴、加热管)时需戴隔热手套,防止烫伤。
仪器运行时不得擅自打开恒温浴盖或拆卸管路,避免温度骤变或样品溅出。
三、试验后的注意事项
试片处理与观察
试验结束后,取出试片需用规定溶剂(如石油醚)轻轻冲洗,去除表面残留样品,避免用力擦拭导致锈蚀产物脱落。
观察试片锈蚀情况时,需在自然光下或标准光源下进行,按照标准评级(如 “无锈蚀"“轻微锈蚀"“严重锈蚀"),避免主观判断误差。
仪器清洁
试验结束后,及时倒出样品,用溶剂清洗容器和管路,避免残留样品腐蚀仪器部件(尤其是金属管路)。
恒温浴需定期换水(如每周一次),并加入防腐剂,防止微生物滋生堵塞管路。
数据记录与仪器维护
详细记录试验条件(温度、时间、空气流量、样品信息)和结果,确保数据可追溯。
定期校准仪器(如空气流量计、温度计),建议每半年校准一次,保证参数准确性。
长期不用时,需排空恒温浴中的水,清洁仪器各部件后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导致部件生锈。
四、其他重要注意事项
标准执行:需严格遵循对应的国家标准(如 GB/T 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或国际标准(如 ASTM D665),确保操作步骤与标准一致。
耗材更换:定期更换空气净化用的干燥剂、洗气瓶中的试剂,以及老化的管路,避免因耗材失效影响试验准确性。
异常处理:若发现仪器故障(如温度失控、流量异常),需立即停机,联系专业人员维修,不得自行拆解。
通过遵循以上注意事项,可有效减少试验误差,确保液相锈蚀测定仪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保障操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