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管式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是用于精确测量液体运动黏度的精密仪器,其性能稳定性和测量准确性依赖于规范的维护。以下是系统的维护方法,涵盖日常使用、定期保养及关键部件维护:
一、日常使用前后的基础维护
使用前检查
电源与连接:确认供电电压稳定(符合仪器额定电压),电源线、数据线无破损,接口连接牢固。
恒温系统:检查恒温浴介质(如硅油)液位是否在刻度线内(不足时补充同型号介质),观察介质是否清澈(无浑浊、分层或杂质,否则需更换)。
折管(毛细管)与样品池:检查折管是否完好(无裂痕、堵塞或划痕),样品池内无残留液体或杂质,必要时提前清洁。
使用中注意事项
样品处理:样品需过滤(去除颗粒杂质)、脱气(避免气泡影响流动时间),加样时缓慢注入,防止液体溅出污染仪器或折管。
温度控制:待恒温浴温度稳定(波动≤±0.1℃)后再开始测量,避免温度未平衡导致结果偏差。
操作规范:避免碰撞仪器(尤其是折管等脆弱部件),禁止用硬物触碰折管内壁(防止划伤影响流速)。
使用后清洁与整理
即时清洁:测量结束后,立即倒出样品池内残留液体,用合适溶剂(如石油醚、乙醇、丙酮,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冲洗折管和样品池 2-3 次,去除残留样品(避免久置干结堵塞)。
干燥处理:用洁净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干折管和样品池(禁止高温烘烤,防止部件变形),确保无液体残留。
环境整理:关闭仪器电源,盖上防尘罩,清理操作台,避免灰尘、液体溅入仪器内部。
二、定期维护(建议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温控系统校准
用标准温度计(精度≥0.1℃)插入恒温浴介质中,对比仪器显示温度,若偏差>±0.2℃,需通过仪器校准功能调整(或联系厂家专业人员校准)。
检查加热 / 制冷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如加热时介质均匀升温,无局部过热;制冷时降温稳定),若发现异常(如升温缓慢、温度波动大),及时检修。
计时系统验证
用标准黏度液(如已知黏度的标准油)进行测量,对比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若偏差超出仪器允许范围(通常≤±1%),需校准计时模块(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或联系售后)。
折管(毛细管)维护
定期检查折管内径是否符合规格(可用专用通针轻通,避免堵塞;若有划痕、变形或堵塞无法清除,需更换同型号折管)。
长期不用的折管需单独存放于干燥、洁净的容器中,避免碰撞或污染。
机械与电路检查
检查仪器运动部件(如自动进样机构、搅拌装置)是否灵活,有无卡顿,必要时添加专用润滑剂(避免用机油等腐蚀性润滑剂)。
检查电路接口、保险丝是否完好,内部线路有无老化、松动(需专业人员操作),防止短路或接触不良。
恒温介质更换
若恒温浴介质(硅油)使用超过 6 个月,或出现浑浊、黏度增大,需更换:放出旧介质,用溶剂冲洗浴槽后晾干,再加入新介质(同型号、高纯度,避免混用不同类型介质)。
三、长期停用维护(超过 1 个月)
清洁所有部件(折管、样品池、恒温浴),确保无残留液体或杂质。
排空恒温浴介质(若为水溶性介质,需用清水冲洗后晾干;硅油可保留,但需密封防止挥发)。
断开电源,拆除连接线,仪器整体覆盖防尘罩,存放于干燥、通风、无振动的环境(温度 10-30℃,湿度≤70%)。
定期(每 2 周)通电开机 30 分钟,避免电路元件受潮老化。
四、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止用硬毛刷、金属工具清洗折管内壁,防止划伤或改变内径。
避免样品(尤其是腐蚀性液体)接触仪器电路部分,若不慎溅出,立即断电并擦拭干净。
校准和维修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禁止私自拆解仪器核心部件(如温控模块、计时传感器)。
通过以上维护措施,可有效保证折管式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的测量精度,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