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 更新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22
    •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主要用于依据国家标准(如GB/T 7326-2019《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 )或国际标准(如 ASTM D4048),检测润滑脂在规定温度和时间下对铜片的腐蚀程度,判断润滑脂的抗腐蚀性能。以下是其详细使用方法,涵盖 “准备 - 操作 - 判断 - 维护" 全流程:

      一、依据标准与核心原理

      在操作前需明确执行标准,不同标准的温度、时间参数略有差异(如 GB/T 7326-2019 规定100℃±1℃、24h±0.5h,部分特殊场景可选 70℃或 121℃)。

      核心原理:将预处理后的纯铜片浸入润滑脂试样中,在恒温环境下保持规定时间,通过观察铜片表面颜色变化(如光亮、变色、腐蚀斑点等),与标准腐蚀比色板对比,判定腐蚀等级。

      二、仪器与试剂准备

      1. 仪器组成检查

      确保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核心部件完好,包括:

      恒温浴系统(带加热、温控装置,控温精度 ±1℃);

      试管(硬质玻璃,容积≥50mL,带密封塞);

      铜片支架(用于固定铜片,确保铜片浸没在试样中);

      计时装置(精度 ±1min);

      标准腐蚀比色板(符合 GB/T 7326 或对应标准,标注 1a、1b、2a、2b、3 等腐蚀等级)。

      2. 试剂与耗材准备

      待测试样:润滑脂需均匀无杂质,若常温下过硬,可在≤50℃下轻微加热软化(避免高温破坏试样性能);

      清洗溶剂:分析纯石油醚(60~90℃馏分)或无水乙醇(用于清洗铜片表面残留的润滑脂);

      铜片:纯度≥99.5%,规格为 12.5mm×12.5mm×1.5mm(或按标准要求),表面无划痕、氧化斑;

      辅助工具:400 目 / 600 目耐水砂纸、镊子(无磁性,避免划伤铜片)、脱脂棉、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

      三、铜片预处理(关键步骤,避免干扰结果)

      铜片表面状态直接影响腐蚀判断,需严格按以下步骤处理:

      打磨抛光:用 400 目砂纸沿铜片同一方向轻轻打磨(避免交叉划痕),去除表面氧化层;再换 600 目砂纸重复打磨,直至铜片表面光亮无痕迹。

      溶剂清洗:用镊子夹取铜片,先后浸入石油醚和无水乙醇中各清洗 1~2min(或用脱脂棉蘸溶剂轻轻擦拭),去除打磨残留的金属碎屑和油污。

      干燥冷却:将清洗后的铜片放入干燥器中,室温下干燥 10~15min(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烤,防止铜片氧化)。

      外观检查:干燥后用镊子取出铜片,在自然光下观察,需确保表面光亮、无任何斑点或划痕;若不符合,需重新打磨清洗。

      四、试验操作流程

      1. 装样与密封

      用干净的小勺取待测试样,装入干燥的试管中,试样高度需满足:放入铜片后,试样能浸没铜片(液面高于铜片顶部≥2mm),通常试样量约 20~30g。

      用镊子将预处理好的铜片放入试管,通过支架固定(铜片不得接触试管壁,避免局部温度差异)。

      盖紧试管密封塞(若试样易挥发,可在塞子与试管口间加密封膜),防止试样挥发或外界杂质进入。

      2. 恒温设置与运行

      打开测定仪电源,启动恒温浴系统,根据标准要求设定温度(如 GB/T 7326-2019 默认 100℃),待温度稳定在 ±1℃范围内(仪器显示屏显示 “恒温" 状态)。

      将装有试样和铜片的试管缓慢放入恒温浴中,确保试管内试样液面低于恒温浴介质(如甘油、硅油)液面,避免试管受热不均。

      启动计时装置,记录试验开始时间,严格控制试验时长(如 24h±0.5h,期间不得随意调整温度或取出试管)。

      试验过程中定期观察仪器状态:若温控异常(温度波动超 ±1℃)、试管泄漏或恒温浴介质不足,需立即停止试验,排查故障后重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