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 测定仪是用于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专业仪器,其组成围绕 “样品反应 - 信号检测 - 数据处理 - 操作控制" 的核心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关键部分:
一、样品反应系统
这是 COD 测定仪实现化学反应的基础,核心作用是让水样与消解试剂(如重铬酸钾、硫酸银等)在特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将水中还原性物质氧化。该系统通常包含反应管或消解池,用于承载水样和试剂的混合液;同时配备加热装置(如金属加热块、红外加热组件),能精准控制反应温度(多数 COD 检测需 165℃左右的恒温环境,部分方法温度要求略有差异),并维持设定的反应时长(一般为 20 分钟),确保氧化反应稳定。
二、检测与信号采集系统
反应后的混合液会通过该系统产生可被捕捉的物理信号,进而关联 COD 浓度。系统核心组件包括光源、比色池和光电检测器:光源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根据检测原理不同,波长有所区别,如重铬酸钾法常用 600-620nm 波长,针对反应后 Cr³+ 的吸光度检测);比色池用于放置反应后的样品液,让单色光穿过并与溶液发生作用(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 Cr³+ 浓度成正比,而 Cr³+ 浓度又与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总量 —— 即 COD 值相关);光电检测器则将穿过比色池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原始信号源。
三、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
该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可读的 COD 数值,是仪器的 “计算与输出中枢"。它通常搭载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核心,内置预设的校准曲线(通过标准 COD 溶液校准获得,用于建立电信号与 COD 浓度的对应关系),能自动对光电检测器传输的电信号进行运算、修正(如扣除空白样信号、补偿温度波动影响等),最终换算成水样的 COD 浓度值;同时配备显示屏幕(如 LCD 液晶显示屏),将计算结果直观呈现给用户,部分仪器还支持数据存储(可保存多组检测结果)和导出(通过 USB 接口、RS485 通讯等方式),方便数据记录与分析。
四、操作与控制界面
这是用户与仪器交互的核心部分,用于实现参数设置、检测启动、状态查看等操作。常见的界面形式包括物理操作按钮(如电源键、确认键、菜单键、数值调节键)、触摸屏(部分智能型仪器采用,操作更便捷,可直接点击选择功能)或旋钮(用于精细调节温度、时间等参数)。通过该界面,用户可设置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校准模式等参数,也能查看仪器当前工作状态(如加热进度、检测进程、是否存在故障提示等),确保操作流程简单、可控。
五、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虽不直接参与 “反应 - 检测 - 计算" 核心流程,但能保障仪器稳定运行和检测准确性。其中,电源系统为整个仪器提供稳定电力(多数为交流 220V 供电,部分便携式仪器支持直流电池供电,方便现场检测);散热系统(如散热风扇、散热片)用于排出加热装置产生的多余热量,避免仪器内部元件因高温受损,同时维持检测环境温度稳定;部分全自动 COD 测定仪还配备进样系统(如蠕动泵、自动进样臂),可自动完成水样、试剂的定量添加,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升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