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测定仪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的核心原理,通过加热汽化、冷凝回流、馏分收集与计量等步骤,实现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馏程、纯度、含水量或特定组分含量的仪器。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如汽油、柴油馏程测定)、食品工业(如酒精纯度检测)、医药化工(如溶剂提纯与分析)等领域。
一、核心工作原理:基于 “沸点差异" 的分离与测定
蒸馏的本质是利用物质汽化和冷凝的物理过程进行分离。任何纯物质都有固定的沸点,而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沸点较低的组分(轻组分)会优先被加热至沸点,汽化为蒸汽;
沸点较高的组分(重组分)则留在原体系中,或在更高温度下才汽化;
汽化后的轻组分蒸汽经冷凝管冷却,重新液化为液态(馏分)并被收集;
通过监测 “蒸馏温度" 与 “馏出体积 / 质量" 的对应关系,即可获得混合物的关键特性参数(如馏程、纯度等)。
二、完整工作流程(以常规蒸馏测定仪为例)
蒸馏测定仪的工作过程可分为样品准备→加热汽化→蒸汽冷凝→馏分收集与监测→数据处理五个核心步骤,各环节紧密衔接以实现精准测定:
样品准备与加载
将定量(如 100mL)的待测试样(如汽油、酒精溶液)装入标准蒸馏烧瓶中,烧瓶颈部连接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精准测量蒸汽温度),支管口通过导管连接至冷凝系统。
加热汽化:按沸点顺序分离组分
采用可控热源(如电热套、水浴 / 油浴锅)对蒸馏烧瓶缓慢加热,使烧瓶内温度逐渐升高:
当温度达到混合物中最轻组分的沸点时,该组分开始汽化,产生的蒸汽沿烧瓶颈部上升;
随着加热持续,轻组分不断汽化,蒸汽进入冷凝系统;未达到沸点的重组分仍以液态形式留在烧瓶内。
注:加热速率需严格控制(如石油产品蒸馏要求 1~2℃/min),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样品分解或分离不全。
蒸汽冷凝:将气态组分转回液态
上升的蒸汽进入冷凝管(常见 “直形冷凝管" 或 “球形冷凝管"),冷凝管外通循环冷却水(下进上出,保证冷凝效果):
低温冷却水与高温蒸汽发生热交换,蒸汽迅速降温至沸点以下,重新液化为液态(即 “馏分");
液态馏分沿冷凝管内壁流下,经导管进入收集容器(如量筒或自动收集器)。
馏分收集与参数监测
收集容器实时计量馏分的体积(或质量),同时温度计持续记录对应时刻的蒸汽温度,形成 “温度 - 馏出体积" 的对应关系:
例如:测定酒精溶液时,当温度计显示 78.3℃(纯酒精沸点),收集到的馏分为高纯度酒精,通过其体积可计算样品中酒精的含量;
测定石油产品(如汽油)时,可记录 “初馏点"(第一滴馏分流出时的温度)、“10% 馏出温度"(10mL 馏分流出时的温度)、“终馏点"(最后一滴馏分流出时的温度)等关键参数,构成完整馏程曲线。
数据处理与结果输出
现代蒸馏测定仪多配备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可直接记录温度、馏出体积等数据,并生成馏程曲线、计算纯度或组分含量等结果,替代传统人工读数与记录,提升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