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灭火剂凝固点测定仪是用于检测泡沫灭火剂在低温环境下发生凝固时温度的专用设备,其测定结果直接关系到灭火剂在寒冷地区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效能。以下是其标准使用方法,涵盖准备、操作、读数及收尾全流程:
一、使用前准备
1. 仪器与样品检查
仪器状态确认:检查测定仪外观无破损,电源线路、制冷管路连接牢固,无漏电、漏液现象;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确认显示屏、制冷系统、搅拌装置(若有)运行正常,无报错提示。
样品准备:取待测试的泡沫灭火剂样品,确保样品均匀无分层、无杂质(若有沉淀需先充分搅拌均匀);根据仪器要求的样品量(通常为 50-100mL),用洁净、干燥的取样瓶准确量取样品。
辅助工具准备:准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温度计(若仪器无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移液器、烧杯、滤纸等,确保工具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样品。
2. 仪器校准(定期或使用前)
按照仪器说明书,使用标准物质(如已知凝固点的校准液)对测定仪的温度显示系统进行校准,确保温度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1℃)。
检查仪器的降温速率控制功能,确保能稳定维持 1-2℃/min 的降温速度(凝固点测定的核心参数)。
二、核心操作步骤
1. 样品装载
打开测定仪的样品室(或冷却浴),将盛有样品的洁净试管(或仪器配套样品容器)放入样品槽中,确保样品液面低于冷却浴液面(或符合仪器规定的浸没深度)。
若仪器内置搅拌装置,将搅拌桨缓慢放入样品中(避免触碰容器壁);若需外接温度计,将温度计插入样品中心位置(深度约为样品高度的 2/3),确保温度计与样品充分接触。
2. 参数设置
打开仪器主电源,进入操作界面,根据待测试样的预估凝固点范围(如普通泡沫灭火剂凝固点多在 - 5℃至 - 20℃之间),设置目标降温温度(通常低于预估凝固点 5-10℃)和降温速率(推荐 1℃/min,按标准 GB/T 603-2002 执行)。
开启 “搅拌功能"(若有),设置搅拌速率(以样品均匀受热 / 受冷为宜,避免样品飞溅)。
3. 降温与观察
启动 “制冷" 程序,仪器开始按设定速率降温,密切观察样品状态及温度变化:
初始阶段:样品为液态,温度持续下降;
接近凝固点时:样品中开始出现微小结晶(或絮状物),此时记录的温度为 “初凝温度";
继续降温:样品逐渐失去流动性,变为固态(倾斜样品容器无明显流动),此时记录的温度为 “凝固温度"。
观察过程中,若样品出现过冷现象(温度低于预估凝固点仍未凝固),可轻轻搅拌样品或加入少量同类样品的晶种(需符合标准规定),促进凝固。
4. 数据记录
待样品凝固后,记录 “初凝温度" 和 “凝固温度",通常以凝固温度作为该泡沫灭火剂的凝固点(具体按产品标准或检测规范执行)。
为确保准确性,建议重复测定 2-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多次测定误差应≤±0.2℃)。
三、使用后收尾
1. 仪器关停
测定完成后,先关闭 “制冷功能" 和 “搅拌功能",待仪器温度回升至室温(或 10℃以上)后,再关闭主电源,避免低温下直接断电损坏制冷系统。
2. 样品与器具清理
取出样品容器,倒掉凝固的样品(按环保要求处理),用清水冲洗容器、搅拌桨、温度计等器具,晾干后收纳;若样品有残留油污,可用无水乙醇擦拭清洁。
清理仪器样品室(或冷却浴),若有样品泄漏,及时用干布擦拭干净,避免残留样品冻结后损坏仪器。
3. 仪器维护
记录仪器使用情况(样品名称、测定结果、运行状态);
定期(如每月)检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液位,若不足需联系专业人员补充;
长期不用时,断开仪器电源,覆盖防尘罩,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四、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操作过程中避免触碰仪器冷却浴或制冷部件,防止低温冻伤;仪器需接地使用,避免漏电风险。
样品代表性:取样时需从灭火剂储罐的不同位置抽取,混合均匀后测定,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避免污染:所有接触样品的器具必须洁净,严禁与其他化学品交叉使用,防止样品被污染导致结果偏差。
仪器校准:建议每半年对仪器进行一次全面校准(由专业机构或按说明书自行校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五、延伸提示
不同类型的泡沫灭火剂(如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凝固点要求不同,测定前需明确对应的产品标准(如 GB 15308-2006《泡沫灭火剂》),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条件(如样品预处理、降温速率、结果判定)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器降温异常、温度显示不准等问题,应立即停机,联系仪器厂家售后人员检修,不可自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