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张力测定仪的操作需遵循 “准备→校准→样品处理→测试→记录→收尾" 的逻辑流程,核心是确保仪器精准和样品状态稳定。
1. 操作前准备
检查仪器外观,确认主机、升降台、传感器等部件无损坏,连接线路(电源、数据线)牢固。
准备待测试样品,确保样品无杂质、无气泡(液体样品需提前静置除气,固体样品需清洁表面)。
调节实验室环境,保持温度在 20-25℃、湿度在 40%-60%,避免气流和振动影响测试。
2. 仪器校准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操作界面,选择 “校准模式"。
进行零点校准:将测试环(或探头)悬空,确保无任何接触,点击 “调零" 按钮,等待仪器自动校准至零点。
用标准物质验证:将已知界面张力值的标准液(如去离子水,25℃时约 72mN/m)倒入样品皿,放入测试环,记录仪器显示值,与标准值对比,误差超范围需重新校准。
3. 样品测试
将处理好的样品倒入干净的样品皿,放置在仪器升降台上,调整样品皿位置,使测试环对准样品中心。
启动测试程序,缓慢升高升降台,让样品表面与测试环充分接触(避免过快导致样品飞溅)。
接触稳定后,仪器自动缓慢下降升降台,测试环会拉起样品形成液膜,直至液膜破裂,仪器瞬间记录此时的界面张力数值。
同一样品建议重复测试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减少偶然误差。
4. 数据记录与收尾
测试完成后,在仪器界面或配套软件中导出数据,记录数值、测试温度、样品名称、测试时间等关键信息。
关闭仪器电源,拆卸测试环,用无水乙醇或专用清洁剂清洗样品皿和测试环,晾干后妥善存放。
整理实验台面,清理残留样品,确保仪器周围无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