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酸值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酸值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 更新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26
    • 酸值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过自动酸碱中和反应,监测反应终点并计算样品的酸值。它用仪器自动化操作替代了人工滴定,提高了准确性和效率。

      1. 核心依据:中和反应

      酸值衡量的是样品中酸性物质的总量。仪器利用碱性滴定剂(如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与样品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当反应达到终点时,即可通过消耗的滴定剂用量推算出酸值。

      2. 关键工作步骤

      样品预处理:仪器会先将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如乙醇)中,确保样品中的酸性物质充分释放,便于后续反应。

      自动滴定:仪器通过精密的加液系统,向溶解后的样品中缓慢、定量地滴加碱性滴定剂。同时,内置的传感器(如 pH 电极)会实时监测溶液的 pH 值变化。

      终点判断:当溶液中的酸性物质被中和时,pH 值会发生突变。仪器会捕捉到这个突变点,自动停止滴定,此时即为反应终点。

      自动计算:仪器根据预先设定的样品质量、滴定剂浓度,以及滴定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体积,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自动算出样品的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