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操作步骤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操作步骤

  • 更新日期:2025-11-03      浏览次数:22
    • 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的详细操作需明确标准依据、具体参数及操作规范,核心是通过精准控制每一步确保试验结果可靠。

      一、操作前准备(细化版)

      仪器检查与校准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匹配(通常 220V±10%),电源线、加热管、温控传感器连接牢固无松动。

      校准温控系统,确保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偏差≤±1℃(可通过标准温度计比对)。

      检查试验容器(烧杯或试管)、密封盖无裂纹,密封圈完好,避免试验中泄漏。

      样品制备

      取待测试润滑脂样品约 10-15g(按仪器配套容器容积的 2/3 为准),放入干净烧杯中。

      用玻璃棒缓慢搅拌 3-5 分钟,确保样品均匀,无结块、气泡或外来杂质(若有杂质需用 80 目滤网过滤)。

      铜片预处理(关键步骤)

      选取符合 GB/T 5096 或 ASTM D130 标准的纯铜片(尺寸通常为 12.7mm×12.7mm×1.5mm)。

      用 400 目水砂纸沿铜片单向打磨,去除表面氧化层和划痕,再换 600 目水砂纸精细打磨至表面光亮。

      依次用石油醚、无水乙醇浸泡铜片各 1-2 分钟,期间用脱脂棉轻轻擦拭表面,去除油污。

      将铜片放入干燥器中,室温干燥 15-20 分钟,避免空气中氧化(干燥后立即使用,不宜放置超过 30 分钟)。

      二、核心操作步骤(细化版)

      样品装入与铜片固定

      将搅拌均匀的润滑脂样品缓慢倒入试验容器,确保样品量能浸没铜片(铜片顶部需低于样品液面至少 5mm)。

      用石英挂钩或钛合金支架固定铜片,垂直悬挂在容器中心位置,确保铜片四周不与容器壁、容器底部接触(间距≥3mm)。

      盖紧容器密封盖,确保密封良好,防止试验过程中溶剂挥发或空气进入。

      试验参数设定

      根据试验标准设定温度:GB/T 5096 标准常用 100℃,ASTM D4048 标准常用 120℃,特殊要求按产品规格书调整。

      设定保温时间:常规试验为 24 小时,部分行业标准可能要求 48 小时,需严格按试验方案设定。

      开启仪器电源,启动加热系统,观察温度显示屏,待温度升至设定值并稳定 30 分钟后,按下计时键开始试验。

      恒温过程监控

      试验期间每 2 小时记录一次实际温度,确保温度波动不超过 ±1℃,若偏离需及时调整温控旋钮。

      观察仪器是否有异常噪音、泄漏等情况,若出现故障立即停止试验,排查问题后重新进行。

      三、试验后处理与结果判断(细化版)

      铜片取出与清洗

      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仪器电源,待试验容器自然冷却至室温(约 1-2 小时,不可强制降温)。

      打开密封盖,用镊子小心取出铜片,避免铜片表面残留的润滑脂脱落或刮擦。

      用石油醚浸泡铜片 3-5 分钟,轻轻晃动容器使残留润滑脂溶解,再用脱脂棉轻轻擦拭表面,去除残留样品。

      用无水乙醇再次清洗铜片 1 分钟,然后用干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放入干燥器中干燥 5 分钟。

      结果观察与判定

      在自然光下(避免强光直射)观察铜片表面状态,对比 GB/T 5096 标准色板或 ASTM D130 腐蚀等级标准。

      判定等级:1a 级(无任何变色,合格)、1b 级(轻微淡黄色,合格)、2 级(淡红色或淡棕色,轻微腐蚀)、3 级(红色、棕色或黑色,明显腐蚀)、4 级(严重变色、斑点、腐蚀坑,严重腐蚀)。

      记录试验温度、时间、铜片腐蚀等级及表面具体现象(如是否有斑点、起皮、变色范围等)。

      仪器清理与维护

      倒出试验容器内的废样品,用石油醚清洗容器及支架,再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晾干后存放。

      清理仪器加热腔内部,去除残留油污,检查加热管、传感器是否干净,必要时用脱脂棉擦拭。

      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包括试验日期、样品名称、试验参数、结果判定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