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残炭测定仪主要用于检测石油产品(如润滑油、燃料油、石蜡等)中的微量残炭含量,其检测方法主要依据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核心原理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通过高温加热使样品蒸发、裂解后,测定剩余残渣的质量分数。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对应不同的标准规范:
1. ASTM D4530 标准方法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微量残炭测定法》,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微量残炭检测方法之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润滑油、重质燃料油、原油、蜡类等多种石油产品,尤其适合低残炭含量(0.01%~30%)的样品。
核心原理:将少量样品(通常 0.1~1.0g)置于石英样品管中,在氮气保护下,按特定程序升温至 500℃(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严格控制),使样品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裂解,剩余不可挥发的碳质残渣即为残炭,通过称量残渣质量计算残炭含量。
特点:样品用量少、分析效率高(单次检测约 30 分钟)、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批量样品检测。
2. ISO 10370 标准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石油产品 — 残炭的测定 — 微量法》,与 ASTM D4530 技术内容基本一致,是全球通用的微量残炭检测标准。
适用范围:同 ASTM D4530,覆盖大部分石油产品。
核心原理:与 ASTM D4530 相同,均通过惰性气体氛围下的高温裂解 - 称量法测定残炭,仅在部分操作细节(如仪器校准要求)上略有差异。
3. GB/T 17144 标准方法
中国国家标准《石油产品残炭的测定 微量法》,等同采用 ISO 10370(即技术内容全一致),是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主流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内生产和使用的润滑油、燃料油、原油等产品,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兼容。
核心原理:与上述国际标准一致,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国际通用性。
总结
微量残炭测定仪的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上述三大标准(ASTM D4530、ISO 10370、GB/T 17144),其核心技术一致,均为 “惰性气体保护 - 高温裂解 - 残渣称量法",仅在标准细节和适用区域上略有差异。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检测需求(如出口产品需符合 ASTM 标准,国内产品需符合 GB 标准)选择对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