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油介损及体积电阻率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油介损及体积电阻率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 更新日期:2025-08-12      浏览次数:88
    • 油介损及体积电阻率测定仪是用于检测绝缘油介电性能的专用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围绕 “介质损耗" 和 “体积电阻率" 两个核心参数的测量展开,具体如下:

      一、介质损耗(介损)测定原理

      介损反映绝缘油在交流电场作用下因能量损耗而表现出的特性。测定时,仪器将油样注入专用的电极系统(通常为三电极结构,包括高压电极、低压电极和保护电极,以消除边缘效应影响),并向电极施加特定频率的交流高压(如工频 50Hz)。

      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油作为电介质会发生极化现象,部分电能会因介质内部的 “弛豫" 或 “导电" 等过程转化为热能(即能量损耗)。仪器通过检测流过油样的电流中 “有功分量"(与能量损耗直接相关)和 “无功分量"(与极化储存能量相关)的关系,间接反映介质损耗的大小 —— 有功分量占比越高,说明油的介质损耗越大,绝缘性能越差。

      二、体积电阻率测定原理

      体积电阻率反映绝缘油抵抗直流电流通过的能力,是衡量其绝缘性能的关键指标。测定时,同样利用上述电极系统,向电极施加稳定的直流高压。

      由于油具有绝缘性,直流电压作用下只会产生微弱的 “泄漏电流"(电流大小与油的导电能力正相关)。仪器通过高精度检测这一微弱泄漏电流,结合油样在电极间的体积(由电极尺寸固定),间接确定体积电阻率 —— 泄漏电流越小,体积电阻率越大,油的绝缘性能越好。

      此外,仪器通常具备温度控制功能,可在规定温度(如 90℃)下进行测试,因为油的介损和体积电阻率受温度影响显著,统一温度条件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