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根分析仪是用于测定水样中硅酸根离子(通常以 SiO₃²⁻计)浓度的专用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环保等领域(如锅炉水、冷却水的监测)。其核心原理基于钼蓝比色法(硅酸根与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硅钼黄,经还原后生成硅钼蓝,通过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浓度)。以下是通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具体操作需结合仪器型号(如手动 / 自动型)参考说明书。
一、使用前准备
仪器检查
确认电源连接正常,电源线、信号线无破损;
检查比色皿(或反应池)是否清洁、无划痕,光路是否通畅(无遮挡、污渍);
自动型仪器需检查进样管路、试剂管路连接是否紧密,无泄漏或堵塞。
试剂准备
按仪器要求配制专用试剂(需现配或在有效期内),通常包括:
酸性钼酸铵溶液(显色剂,提供 MoO₄²⁻和酸性环境);
还原剂(如抗坏血酸溶液、亚硫酸钠溶液,将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
掩蔽剂(如草酸溶液,消除磷酸盐等干扰离子);
硅酸根标准溶液(用于校准,浓度通常为 0、1、5、10 mg/L 等)。
水样预处理
水样需通过 0.45μm 滤膜过滤,去除悬浮物(避免干扰显色反应);
若水样温度过高或过低,需调至室温(温度影响反应速率和吸光度);
若水样中干扰离子(如 PO₄³⁻)浓度较高,需提前加入掩蔽剂。
二、操作步骤(以手动型为例)
1. 开机预热
打开仪器电源,预热 30 分钟(确保光源、检测器稳定,部分仪器需预热更久)。
2. 校准(绘制标准曲线)
取 6 支洁净比色管,分别加入 0、1.0、2.0、5.0、10.0、20.0 mL 硅酸根标准溶液,用纯水稀释至刻度(确保浓度梯度覆盖待测水样范围);
向各比色管中依次加入 5 mL 酸性钼酸铵溶液,摇匀,静置 5-10 分钟(生成硅钼黄,反应时间需严格控制);
加入 2 mL 草酸溶液(掩蔽干扰),摇匀,静置 1 分钟;
加入 2 mL 还原剂,摇匀,静置 10-15 分钟(生成硅钼蓝,蓝色深浅与硅酸根浓度成正比);
以 “0 浓度" 溶液为空白,在仪器指定波长(通常 660 nm)下依次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仪器自动记录吸光度与浓度的对应关系,生成标准曲线(部分手动仪器需手动计算曲线方程)。
3. 水样测定
取适量待测水样(如 50 mL)于比色管中,按 “校准步骤" 加入相同量的试剂,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水样的吸光度;
仪器根据标准曲线自动计算水样中硅酸根的浓度(手动计算需代入曲线方程)。
4. 数据记录与整理
记录测定浓度(通常以 mg/L 为单位),平行测定 2-3 次,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若浓度超出标准曲线范围,需稀释水样后重新测定。
三、自动型仪器操作要点
自动型仪器通过管路自动进样、加试剂、控温反应,操作更简便:
提前将标准溶液、试剂、水样接入对应管路,确保管路无气泡;
仪器菜单中选择 “校准" 模式,自动完成标准曲线绘制;
选择 “样品测量" 模式,输入水样编号,仪器自动进样并输出浓度结果;
注意定期检查试剂余量,避免空瓶导致进样失败。
四、注意事项
试剂与反应条件:
试剂需避光保存(尤其是还原剂易氧化失效),配制时使用纯水(避免引入硅酸根污染);
反应时间、温度需严格按说明书控制(温度低则反应慢,温度高可能导致显色不稳定)。
干扰消除:
磷酸盐(PO₄³⁻)会与钼酸铵生成类似显色产物,需加草酸掩蔽(草酸与 PO₄³⁻的络合能力强于与 SiO₃²⁻);
水样中浊度、色度较高时,需先脱色或离心处理。
仪器维护:
每次使用后,用纯水冲洗比色皿或管路(避免试剂残留结晶堵塞);
长期不用时,需排空管路内试剂,关闭电源,妥善存放;
定期校验光路系统(如用标准滤光片检查吸光度准确性)。
总结
硅酸根分析仪的核心是通过控制显色反应条件,利用比色法实现浓度测定,关键在于校准准确、反应条件一致、干扰消除。操作前务必阅读仪器说明书,根据型号调整细节,确保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