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校准是保证台式 PH 分析仪测量准确性的关键,需按规范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一、校准步骤(核心,需定期执行)
校准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标准缓冲液:根据测量范围,常用 pH4.00、6.86(或 7.00)、9.18 的缓冲液,确保在有效期内(开封后建议 1-3 个月内使用)。
温度匹配:缓冲液温度需与待测溶液温度一致(或让仪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同步),避免温度差异影响校准精度。
电极预处理:校准前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勿擦拭玻璃膜,防止破损)。
校准操作(以两点校准为例)
第一步:将电极浸入第一种缓冲液(如 pH6.86 的中性缓冲液),待仪器显示稳定后(通常屏幕会有 “稳定" 标识),按 “校准" 键,仪器会自动记录该点的电位值,完成第一点校准。
第二步: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吸干后,浸入第二种缓冲液(如测酸性溶液选 pH4.00,测碱性选 pH9.18),待稳定后再次按 “校准" 键,完成第二点校准。
校准完成后,仪器会显示 “校准通过";若失败,需检查缓冲液是否失效、电极是否污染,重新操作。
校准后验证
用第三种缓冲液(或已知 pH 的样品)测试,若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0.02pH,说明校准有效;否则需重新校准。
二、日常维护(延长仪器寿命,保证稳定性)
电极维护(核心易损部件)
保存:不用时,将电极浸入专用保护液,不可干放或泡在蒸馏水中(会导致玻璃膜脱水失效)。
清洗:
常规污染:用蒸馏水冲洗,吸干即可。
蛋白质 / 有机物污染:用 1% 胃蛋白酶 + 0.1mol/L 盐酸溶液浸泡 10-15 分钟,再冲洗。
油脂污染:用酒精浸泡后冲洗。
无机物沉淀(如水垢):用 0.1mol/L 稀盐酸浸泡片刻,冲洗。
检查:定期观察电极玻璃膜是否破损、参比电极液接界(如陶瓷芯)是否堵塞(堵塞会导致响应变慢,可轻轻甩动电极或用温水冲洗疏通)。若电极响应明显变慢、校准频繁失败,需及时更换(一般寿命 1-2 年)。
仪器主机维护
清洁:外壳用软布蘸清水或中性清洁剂擦拭,避免液体渗入接口或内部电路。
接口检查:定期检查电极电缆线是否破损,插头与主机接口是否松动(接触不良会导致信号不稳)。
环境:避免在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如靠近电机、冰箱)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使用 / 存放。
缓冲液管理
缓冲液需密封保存,避免污染(取用后勿倒回原瓶);浑浊、变质的缓冲液需立即更换。
三、注意事项
校准频率:每天频繁使用时,建议每次使用前校准;使用较少时,每周至少校准 1 次。
电极禁忌:避免接触强腐蚀性溶液(如浓酸、浓碱),防止玻璃膜腐蚀;测量粘稠样品后需清洗,防止残留堵塞液接界。
通过规范校准和维护,可确保台式 PH 分析仪长期稳定工作,测量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