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自动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自动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 更新日期:2025-08-22      浏览次数:13
    • 自动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润滑脂滴点的定义(即润滑脂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时,从特定容器中滴下第一滴或流出的温度),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温度控制、滴落检测和数据记录,核心流程如下:

      1. 样品准备与放置

      将待测试的润滑脂按照标准方法(如 GB/T 4929、ASTM D2265)装入专用脂杯(通常为黄铜材质,底部有规定尺寸的小孔),并将脂杯固定在仪器的样品架上,确保脂杯下方有用于承接滴落物的容器(或检测区域)。

      2. 温度控制与加热系统

      仪器通过精密加热装置(如电阻加热丝、红外加热模块)对脂杯及周围环境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热电偶)实时监测脂杯附近的温度。

      升温速率严格遵循标准要求(通常为 5±1℃/min),由闭环温控系统(如 PID 控制器)调节加热功率,确保温度均匀、稳定上升,覆盖宽温度范围(通常 - 50℃至 300℃以上,具体取决于仪器设计)。

      3. 自动滴落检测

      当润滑脂被加热至逐渐软化、流动性增加,最终从脂杯底部小孔滴落第一滴时,仪器的自动检测系统会实时捕捉这一信号:

      常用检测方式为光学传感(如激光或红外光路):在脂杯正下方设置光源和接收器,第一滴液体滴落时会遮挡光路,接收器检测到光信号的突变,触发记录指令。

      部分仪器采用称重传感:通过高精度微量天平检测承接容器的重量变化,当第一滴液体落下时,重量的微小增量被捕捉,作为触发信号。

      4. 数据记录与结果输出

      检测系统触发后,仪器立即记录此时温度传感器的读数,该温度即为润滑脂的滴点。同时,系统自动存储或显示加热曲线、滴点温度等数据,实现全程自动化,减少人工观察的误差。

      核心特点

      通过自动化控制加热速率、精准检测滴落瞬间、实时记录温度,确保在宽温度范围内(适应不同类型润滑脂的耐高温特性)高效、准确地测定滴点,满足工业中对润滑脂耐高温性能的评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