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自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自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 更新日期:2025-09-02      浏览次数:13
    • 自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通常采用环球法,为沥青软化点测定的标准方法)的使用需遵循 “准备 - 制样 - 操作 - 收尾" 的逻辑流程,核心是确保样品制备规范、仪器参数设置准确,以获得可靠的软化点数据(沥青由固态转为黏流态时的温度,反映其高温稳定性)。以下是详细使用方法:

      一、前期准备:检查与耗材就绪

      在启动仪器前,需完成仪器状态检查和样品 / 耗材准备,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耗材缺失导致试验失败。

      1. 仪器检查

      外观与连接:确认仪器外壳无破损,电源线、数据线(若有)连接牢固,接地正常(防止漏电)。

      核心部件校验:

      温度传感器: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清洁、无损坏,必要时用标准温度计校准(确保温度误差≤±0.5℃)。

      加热系统:确认加热管(或加热盘)无变形、堵塞,循环搅拌装置(若有)运转正常(保证加热介质温度均匀)。

      样品支架与钢球:支架刻度清晰,钢球(直径 9.5mm,质量 3.5g±0.05g)无锈蚀、变形,可通过天平校准钢球质量。

      软件 / 参数初始化:开机后进入操作界面,确认仪器无报错代码,默认参数(如加热速率 5±0.5℃/min)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要求。

      2. 样品与耗材准备

      沥青样品:

      取样:从待测试样中取代表性样品(约 50g),若样品为固态,需在不超过其软化点 + 100℃ 的温度下缓慢融化(避免过度加热导致沥青老化),融化过程中不断搅拌至无气泡、均匀状态。

      耗材:

      试验模具:2 套环球法模具(铜制,内径 15.9mm,高度 6.4mm),使用前用溶剂(如三氯乙烯)清洗干净,擦干后在模具内壁薄薄涂抹一层隔离剂(如甘油 - 滑石粉混合物),防止沥青粘模。

      加热介质:根据沥青软化点范围选择:

      软化点<80℃:蒸馏水(需煮沸除气,避免气泡影响温度均匀性);

      软化点≥80℃:甘油(分析纯,纯度≥99.5%,避免杂质影响加热效率)。

      其他:刮刀(不锈钢材质,用于刮平样品)、冰箱(若环境温度高,用于样品冷却定型)、滤纸(清洁模具用)。

      二、样品制备:规范成型是关键

      样品成型质量直接影响软化点结果,需严格控制浇筑、冷却、脱模步骤。

      模具固定:将涂好隔离剂的模具放在水平的金属板(或玻璃平板)上,确保模具稳定、无倾斜。

      沥青浇筑:待融化的沥青冷却至高于其预估软化点 20℃ 时,缓慢倒入模具中,直至沥青略高于模具边缘(约 1-2mm),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用细针挑破)。

      冷却定型:

      若环境温度≤30℃:将模具置于室温下冷却 30min±5min;

      若环境温度>30℃:冷却 15min 后,移入冰箱(温度 2℃-5℃)继续冷却 15min,确保沥青凝固。

      刮平与脱模:

      冷却后,用刮刀(刀刃与模具平面垂直)沿模具边缘轻轻刮去多余沥青,使样品表面与模具顶面齐平(刮平动作需一次性完成,避免反复刮擦导致样品凹陷)。

      将模具倒置,轻敲模具边缘,使成型的沥青样品(环状)自然脱出,若粘模,可轻微加热模具外壁(不可直接烤样品)辅助脱模。

      三、仪器操作:分步设置与启动试验

      1. 介质添加与支架安装

      向仪器的加热浴槽中加入选定的加热介质,液面高度需满足:当样品环安装后,介质液面高于样品环顶面 5mm±1mm(避免介质不足导致样品受热不均)。

      将 2 个脱模后的沥青样品环分别安装在仪器的样品支架上,调整支架高度,使样品环中心与温度传感器探头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温度检测精准)。

      2. 钢球定位

      用镊子夹取清洁的钢球,轻轻放在每个样品环的中心位置(钢球需落在沥青样品表面,不可偏移),若钢球滑动,可轻微调整样品环位置。

      3. 参数设置与启动

      进入仪器操作界面,设置关键参数:

      试验方法:选择 “环球法"(部分仪器支持多种方法,需确认);

      加热速率:设置为5±0.5℃/min(标准要求,速率过快 / 过慢会导致结果偏低 / 偏高);

      终止条件:默认 “钢球触及浴槽底部时记录温度"(仪器自动检测,无需手动判断)。

      点击 “启动" 按钮,仪器开始加热,同时循环搅拌装置启动(保证介质温度均匀),屏幕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加热时间等数据。

      4. 试验过程监控

      试验中无需手动干预,仪器会自动跟踪钢球下落状态:当钢球因沥青软化而逐渐下沉,最终触及浴槽底部时,仪器会自动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样品的软化点)。

      若出现异常(如加热速率偏离、钢球卡住),仪器会触发报警,需暂停试验,排查问题(如介质不足、样品环偏移)后重新进行。

      四、试验后处理:数据整理与仪器清理

      1. 数据记录与有效性判断

      试验结束后,仪器会显示 2 个样品的软化点数据(T1、T2),需满足:

      平行试验结果偏差:当软化点<80℃时,偏差≤1℃;当软化点≥80℃时,偏差≤2℃;

      若偏差超出范围,需重新制样并重复试验,直至两次结果合格。

      最终软化点结果取两次合格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保留 1 位小数),记录至试验报告中。

      2. 仪器清理与关机

      冷却介质:待加热浴槽中介质温度降至室温(或<50℃)后,打开排水阀(若有),将介质排出(蒸馏水可直接排放,甘油需回收至专用容器,避免污染)。

      部件清洁:

      样品支架、钢球、模具:用溶剂(如三氯乙烯)擦拭干净,去除残留沥青,擦干后存放于干燥盒中;

      浴槽内壁:用软布蘸溶剂清洁,避免沥青残留结块(影响下次加热均匀性)。

      关机:关闭仪器电源,拔掉电源线,清理仪器表面灰尘,做好使用记录(如试验日期、样品编号、仪器状态)。

      五、关键注意事项(避坑指南)

      样品老化禁忌:沥青融化温度不可过高(≤软化点 + 100℃),加热时间不可过长(避免轻质组分挥发,导致软化点偏高)。

      介质选择严格:不可混用蒸馏水和甘油(如低软化点沥青用甘油,会因介质黏度大导致钢球下落慢,结果偏高)。

      钢球与模具校准:钢球质量、模具尺寸需定期校验(每年至少 1 次),不符合标准的部件需更换,否则会导致结果偏差。

      安全操作:加热过程中避免触摸浴槽外壁(高温易烫伤),甘油加热时需注意通风(避免挥发气体积聚),仪器接地必须可靠。

      通过以上步骤,可规范完成自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的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沥青路面施工的高温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