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仪的技术原理是模拟实际工况下油品排空气的过程,测试标准则为结果的准确性和通用性提供了统一依据。
一、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可拆解为 “空气混入→停止通气→计时判断" 三个核心步骤,最终通过时间量化油品的空气释放能力。
空气混入:仪器向恒温后的油样中,以特定压力(通常 19.6kPa)通入压缩空气。空气经扩散器分散成微小气泡,模拟润滑油在设备中因搅动、压力变化产生的空气混入状态。
停止通气:持续通气一段时间(一般 7 分钟),确保油样中气泡分布均匀后,停止通气,同时启动计时器。
计时判断:通过密度传感器或光电装置,实时监测油样中气泡的消散情况。当气泡体积减少至初始混入量的 0.2% 时,计时器自动停止,此时记录的时间即为 “空气释放值",单位为分钟。时间越短,代表油品分离空气的能力越强。
二、测试标准
测试标准分为国内和国际两大类,核心原理一致,但部分参数和适用场景略有差异,可满足不同行业的合规需求。
国内标准:SH/T 0308《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核心参数:规定测试温度为 25℃、50℃或 75℃(根据油品类型选择,如液压油常用 50℃),空气压力 19.6kPa,控温精度需达到 ±1℃。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国内润滑油生产、检测及设备维护场景,是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常用执行标准。
国际标准
ASTM D3427: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与 SH/T 0308 技术等效,温度范围可扩展至更高区间,部分仪器会以此为基础优化控温精度(如 ±0.5℃)。
ISO 9120: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参数与 ASTM D3427 接近,更侧重全球范围内的测试结果互认,适用于进出口油品检测或跨国企业的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