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仪的检测方法

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仪的检测方法

  • 更新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26
    • 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仪主要通过光阻法和遮光法两种核心方式实现检测,核心是利用颗粒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颗粒的大小和数量。

      一、核心检测方法分类

      目前主流检测方法分为两类,原理和操作逻辑有明显区别。

      1. 光阻法(Light Obscuration Method)

      这是常用的方法,核心是 “颗粒阻挡光线产生信号"。

      油液样本被精确输送到一个透明的检测通道中,通道两侧分别是光源和光传感器。

      当油液中的颗粒随液体流过通道时,会阻挡一部分从光源发出的光线。

      光传感器捕捉到光线强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信号会被转化为电信号。

      仪器根据电信号的强弱和持续时间,计算出颗粒的大小和通过的数量,最终对应到污染度等级。

      2. 遮光法(Light Blockage Method)

      与光阻法原理类似,但更侧重 “散射光" 的检测,常用于更小颗粒的精准测量。

      检测时,光源发出的激光或 LED 光聚焦在油液样本流上。

      油液中的颗粒会使光线发生散射,仪器的散射光传感器会捕捉这些散射光信号。

      不同大小的颗粒产生的散射光强度和角度不同,仪器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差异,区分颗粒的尺寸区间。

      最终统计出不同尺寸区间内颗粒的数量,生成污染度检测报告。

      二、通用检测流程(以光阻法为例)

      无论哪种方法,基本操作流程都包含以下关键步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样本准备:从待检测设备中抽取油液样本,取样过程需避免二次污染,通常使用专用取样瓶和清洁工具。

      仪器校准:检测前用标准颗粒样本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测量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样本注入:将准备好的油液样本注入检测仪的进样系统,部分仪器支持自动进样,部分需要手动操作。

      启动检测:设置好检测参数(如检测时间、颗粒尺寸范围)后,启动仪器,仪器会自动完成油液输送、信号捕捉和数据处理。

      读取结果:检测完成后,仪器会直接显示或打印出颗粒污染度结果,通常包含不同尺寸颗粒的数量和对应的污染等级(如 ISO 4406 等级)。

      三、检测注意事项

      取样环节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取样,避免空气、灰尘等外界杂质进入样本,否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检测通道、检查光源强度、校准传感器等,确保仪器长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不同类型的油液(如液压油、润滑油)可能需要调整仪器的检测参数,需根据油液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