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荧光硫含量测定仪需遵循 “准备 - 校准 - 测量 - 分析" 的核心流程,操作前必须做好辐射防护和仪器预热,以确保数据准确和人员安全。
一、操作前准备
环境与仪器检查
确认实验室温度(通常 15-30℃)、湿度(≤70% RH)符合要求,避免强光、震动和电磁干扰。
检查仪器电源线、信号线连接完好,辐射防护门关闭严密,无破损或异常报警。
样品处理
固体样品:需研磨至均匀细粉(粒度通常<200 目),避免夹杂杂质;若为块状样品,需切割成与样品杯匹配的尺寸,保证表面平整。
液体样品:使用专用样品杯,加入适量样品(约 2/3 杯容量),避免气泡;若样品易挥发,需加盖密封盖。
气体样品:通过专用进样装置导入,确保气体流量稳定(需提前设置流量参数)。
仪器预热与软件启动
打开仪器主机电源,预热 30-60 分钟(具体时间参照仪器说明书),待高压模块和探测器温度稳定。
启动配套分析软件,登录操作账户,进入 “测量模式" 界面,检查软件与仪器的通讯是否正常。
二、仪器校准(关键步骤)
选择校准曲线
根据样品类型(如石油产品、煤炭、矿石等),在软件中调用对应的标准校准曲线;若无现成曲线,需使用已知硫含量的标准样品(至少 3 个浓度点)重新建立。
标准样品测量
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室,关闭防护门,点击软件 “校准测量",依次测量每个标准样品的荧光强度。
软件自动拟合荧光强度与硫含量的线性关系,生成校准曲线;校准完成后,需验证 1 个中间浓度标准样品,误差需≤仪器规定范围(通常 ±5%)。
三、样品测量流程
样品加载
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杯,确保样品覆盖探测器窗口,无倾斜或漏液(液体样品)。
打开样品室门,放入样品杯,关闭门后,软件自动识别样品位置(部分仪器需手动确认)。
参数设置与启动
在软件中设置测量参数:测量时间(通常 30-120 秒,高浓度样品可缩短,低浓度需延长)、硫元素特征谱线(如 Kα 线)。
点击 “样品测量",仪器开始采集荧光信号,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门(避免辐射泄漏)。
数据读取
测量结束后,软件自动计算硫含量,显示在界面上,同时生成谱图(可查看是否有干扰峰)。
记录数据结果,包括样品名称、测量时间、硫含量值、相对标准偏差(RSD)。
四、安全与维护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定期检查剂量值(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样品室门未关闭时,仪器禁止启动;维护时需切断主机电源,等待高压模块放电(通常 10 分钟以上)。
腐蚀性或有毒样品需在通风橱内处理,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气体。
日常维护
每周清洁样品室内部,用无尘布擦拭探测器窗口(避免划伤),检查防护铅板是否松动。
每月校准一次仪器(使用标准样品),若测量数据偏差较大,需重新建立校准曲线。
长期不用时,每月开机预热 1 次(30 分钟),避免电子元件受潮。
五、常见问题处理
数据偏差大:检查样品是否均匀、校准曲线是否过期、探测器是否污染,重新处理样品或校准仪器。
仪器报警:若为 “辐射超标",检查防护门是否关严;若为 “通讯故障",重启软件或检查数据线连接。
荧光强度低:确认样品量是否充足、探测器电压是否正常,必要时联系厂家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