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仪的校准方法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仪的校准方法

  • 更新日期:2025-11-24      浏览次数:20
    • 一、校准前准备

      环境条件:校准需在温度 20±5℃、相对湿度≤85% 的实验室进行,避免强光直射、振动及腐蚀性气体干扰。

      仪器状态:将测定仪放置在水平工作台,接通电源并预热至稳定状态(按仪器说明书要求,通常预热 30-60 分钟),检查仪器滴定系统(滴定管、管路、泵体)无泄漏,电极连接牢固、无破损。

      标准物质与试剂:

      选用有证标准物质(CRM),如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样品(纯度≥99.95%),或已知准确酸值的喷气燃料标准样品(酸值范围与实际检测样品匹配,通常为 0.01-0.1mgKOH/g);

      配制 0.05mol/L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溶剂为无水乙醇,纯度≥99.5%),需经基准物质标定,标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0.2%;

      准备无水乙醇(用于清洗滴定系统和电极)、pH 标准缓冲溶液(pH4.00、7.00、9.18,25℃下使用)。

      辅助设备:经检定合格的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移液管(5mL、10mL,A 级)、容量瓶(50mL、100mL,A 级)、烧杯等。

      二、电极校准(电位滴定型仪器核心步骤)

      电极预处理:将 pH 指示电极(或复合电极)浸泡在 3mol/L 溶液中活化 24 小时,使用前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缓冲溶液校准:

      依次将活化后的电极浸入 pH4.00、7.00、9.18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待仪器电位值稳定后(变化≤0.1mV/30s),记录仪器显示的 pH 值;

      计算电极实测值与标准缓冲溶液名义值的偏差,要求 pH4.00 和 pH9.18 时偏差≤±0.05pH,pH7.00 时偏差≤±0.03pH;

      若偏差超出范围,通过仪器校准菜单调整电极斜率和零点,重复校准直至符合要求。

      三、滴定系统校准

      滴定管体积校准:

      用无水乙醇清洗滴定管及管路 3 次,排除气泡后,将滴定管设定为释放固定体积(如 1.00mL、5.00mL、10.00mL),分别将释放的乙醇收集于已恒重的烧杯中,用分析天平称量收集液质量;

      根据乙醇在校准温度下的密度(查密度表获取),计算滴定管实际释放体积(实际体积 = 称量质量 / 密度);

      每个体积点平行测定 3 次,计算平均值与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要求相对误差≤±0.2%,否则需调整滴定泵流速或活塞行程,重新校准。

      滴定终点准确性校准:

      移取 10.00mL 0.05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乙醇标准溶液(准确计算其酸值,单位 mgKOH/g)于滴定杯中,加入 30mL 无水乙醇搅拌溶解;

      启动仪器,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记录仪器判定的滴定终点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

      按酸值计算公式(酸值 =(滴定液浓度 × 消耗体积 ×56.1)/ 样品质量)计算测定酸值,与理论酸值对比,相对误差≤±1.0%。

      四、整机性能校准(标准样品验证)

      取 2-3 个不同酸值范围的喷气燃料有证标准样品,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准确称取 50-100g 标准样品(精确至 0.1mg)于滴定杯中,加入规定体积的无水乙醇(通常为 50-100mL),搅拌至样品溶解;

      设定仪器滴定参数(滴定速度、终点电位、搅拌速度等),启动滴定程序,记录测定的总酸值结果;

      每个标准样品平行测定 3 次,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

      校准判定:

      测定平均值与标准样品证书上的标准值相对误差≤±2.0%;

      3 次平行测定的 RSD≤1.5%;

      若不满足上述要求,需重新检查电极状态、滴定溶液浓度及仪器参数设置,重复校准直至合格。

      五、校准周期与记录

      校准周期: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年校准 1 次;若仪器维修(更换电极、滴定泵、管路等关键部件)、长期停用后重新启用,或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准。

      校准记录:详细记录校准日期、环境条件、仪器型号及编号、标准物质信息(名称、批号、标准值)、校准数据(电极偏差、滴定管体积误差、标准样品测定结果)、校准结论、校准人员及复核人员签字,记录需归档保存,确保可追溯。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仪的注意事项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