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
本仪器适用于按照国家标准 GB/T 8018《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测定车用汽油、航空汽油等产品的氧化安定性,通过检测样品在规定条件下的诱导期,评价汽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为石油化工生产、油品储运、质检机构等提供数据支持。
二、前期准备
(一)仪器检查
确认仪器电源、气源(如氮气,纯度≥99.9%)连接正常,无泄漏、松动情况。
检查加热系统(油浴 / 水浴)、压力传感器、搅拌装置、计时模块功能完好,显示屏显示正常。
核对反应弹(高压釜)密封件(密封圈、垫片)无老化、破损,确保密封性能可靠。
(二)试剂与样品准备
准备符合标准要求的氧气(纯度≥99.5%),根据仪器规格检查钢瓶压力是否充足。
样品需充分摇匀,去除机械杂质和水分(若有水分需静置分层后过滤),取样温度控制在 15℃~30℃,避免阳光直射。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准备清洗用溶剂(如无水乙醇、石油醚),用于试验后反应弹的清洁。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加载
打开反应弹盖,用取样器准确量取规定体积(通常为 50mL,具体以仪器说明书和国标要求为准)的汽油样品,注入反应弹内。
确保样品无洒漏,避免带入空气气泡,将反应弹密封盖拧紧(注意力度均匀,防止密封失效)。
(二)充氧与排气
连接反应弹与氧气源,打开氧气阀门,向反应弹内充氧至规定压力(通常为 689kPa,约 100psi),保持 30s~60s。
缓慢释放反应弹内氧气,重复充氧 - 排气操作 2~3 次,置换反应弹内空气,确保试验环境为纯氧氛围。
充氧至规定压力,关闭氧气阀门,断开气源连接,检查反应弹压力是否稳定(无明显泄漏)。
(三)仪器参数设置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操作界面,按国标要求设置试验温度(通常为 100℃±0.5℃)、搅拌速度(按仪器说明书推荐值,一般为 300r/min~600r/min)。
确认计时功能复位,设置压力下降阈值(通常为 138kPa,约 20psi,即当反应弹内压力较初始压力下降 138kPa 时,仪器自动记录诱导期)。
(四)启动试验
将密封完好的反应弹放入加热浴中,确保反应弹浸没在加热介质(油或水)中,且不与仪器内壁、其他部件碰撞。
启动加热、搅拌和计时程序,仪器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观察压力变化,待温度稳定在设定值后,正式进入氧化反应阶段。
试验过程中,仪器实时监测反应弹内压力,若压力下降达到设定阈值,自动停止计时,记录诱导期数据;若未达到压力下降阈值,需按国标要求运行至规定时间(通常为 16h),记录试验结果。
(五)试验结束与样品处理
试验结束后,关闭加热和搅拌功能,待反应弹自然冷却至室温(严禁骤冷),缓慢释放弹内剩余气体(释放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样品喷溅)。
打开反应弹盖,取出样品,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弃样品,用准备好的溶剂清洗反应弹内壁、密封件及相关部件,晾干后妥善存放。
四、结果记录与数据处理
记录仪器显示的诱导期数据(单位:min),同时记录试验日期、样品名称、取样地点、试验温度、初始压力、压力下降值等关键信息。
若平行试验(通常做 2 次平行样)结果的相对偏差符合国标要求(一般不大于 5%),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偏差超标,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需规范、准确,并存档留存,以备追溯。
五、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高压操作规范,严禁在反应弹未冷却、未泄压的情况下打开密封盖,防止高压气体和高温样品喷溅伤人。
加热介质需定期更换,保持清洁,避免影响温度均匀性;压力传感器需定期校准(建议每年至少 1 次),确保检测精度。
样品为易燃液体,试验环境需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配备灭火器材,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若仪器出现压力异常泄漏、温度失控等故障,应立即停止试验,切断电源和气源,排查故障后再使用。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原理、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方可进行试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