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维护(每次试验后)
反应弹清洁:试验结束后,待反应弹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或石油醚清洗内壁、密封槽及弹盖,去除残留样品、胶质或沉积物,避免腐蚀或影响后续试验精度;清洗后用干燥洁净的软布擦干,确保无溶剂残留和水分。
密封件检查与维护:每次清洁后,检查反应弹密封圈、垫片是否有老化、变形、破损或粘连情况,若出现上述问题需及时更换(建议备用同规格原厂密封件);更换时确保密封件表面无油污、杂质,安装后确认密封可靠。
仪器表面清洁:用湿布擦拭仪器外壳、操作面板及加热浴槽表面,去除油污、灰尘;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防止仪器外壳涂层脱落或面板损坏。
气源管路检查:检查氧气、氮气(若有)连接管路是否有泄漏、老化、破损,接头处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管路或拧紧接头,确保气源传输安全稳定。
二、定期保养(按使用频率 / 时间周期)
(一)每周保养
检查加热浴(油浴 / 水浴)介质状态,若出现浑浊、变色、异味或液位低于规定刻度,需及时更换或补充;更换时选择符合仪器要求的加热介质(如高温硅油、去离子水),避免使用杂质含量高的介质影响温度均匀性。
清洁搅拌装置:拆卸搅拌桨(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去除表面附着的油污、沉积物,检查搅拌桨是否有弯曲、磨损,若有异常及时更换;安装后确保搅拌运转平稳,无卡顿、异响。
检查仪器散热口是否通畅,清除灰尘杂物,避免影响散热效果导致仪器过热。
(二)每月保养
校准温度控制系统:使用标准温度计或经检定合格的温度传感器,核对仪器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若偏差超过 ±0.5℃(国标要求),需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温度校准,确保试验温度精度。
检查压力传感器:通过标准压力计校准压力显示值,若偏差超过仪器允许范围(通常为 ±1% FS),联系厂家或专业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后记录相关数据,存档备查。
清洁仪器内部管路:对氧气进气管道、排气管道进行吹扫,去除管内残留的油污、杂质,避免管路堵塞影响气体流通。
(三)每季度 / 半年保养
全面检查反应弹:检查反应弹本体是否有腐蚀、变形、裂纹等缺陷,用压力测试装置检测密封性能(充氧至规定压力后,静置 30min,压力下降不超过 5% 为合格);若存在缺陷,禁止继续使用,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
检查电气系统:打开仪器侧盖(断电状态下),检查电源线路、接线端子是否有松动、老化、氧化现象,散热风扇运转是否正常;若有异常,由专业电工进行维修,避免电气故障。
更换易损部件: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定期更换加热管、搅拌电机碳刷(若有)、电磁阀等易损部件,建议使用原厂配件,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三、关键部件专项维护
压力传感器:避免碰撞、剧烈震动,防止接触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长期不用时,需断开气源连接,保持传感器清洁干燥;校准周期建议不超过 1 年(或按使用说明书要求)。
加热系统:加热管表面需保持清洁,避免附着油污、水垢,否则会影响加热效率和温度均匀性;若加热管出现破损、不加热等情况,及时更换同规格加热管,更换时确保接线牢固、绝缘良好。
密封件:密封件需存放在干燥、阴凉、无油污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老化;建议每 3-6 个月(或使用 50 次以上)更换一次,即使无明显损坏也需定期更换,确保密封性能。
四、故障预防与安全维护
仪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压力异常泄漏、温度失控、搅拌故障等情况,立即停止试验,切断电源和气源,排查故障后再使用,严禁带故障操作。
样品为易燃液体,维护保养时需确保试验环境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清洗反应弹的溶剂需密封存放,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弃溶剂,避免火灾或环境污染。
定期检查仪器接地是否良好,防止静电积累或漏电事故;高压部件(反应弹、气源管路)的维护需在泄压、断电后进行,严禁在高压状态下拆卸或检修。
五、存放与长期停用维护
仪器存放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 5℃~35℃,相对湿度≤85%,避免潮湿、粉尘、腐蚀性气体侵蚀。
长期停用(超过 1 个月)时,需进行以下操作:
清洁反应弹、管路及仪器各部件,晾干后涂抹防锈油(金属部件);
排空加热浴内的介质,清洗浴槽后晾干;
断开电源、气源,拆除连接管路,将管路两端密封防止杂质进入;
用防尘罩覆盖仪器,定期检查存放环境,避免部件受潮、老化。
六、其他注意事项
维护保养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和维护流程进行,避免违规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人员安全事故。
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更换的部件、校准数据等信息,便于追溯仪器使用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建议使用原厂提供的配件、耗材(如密封件、加热介质、校准标准件),避免使用非原厂产品影响仪器精度和使用寿命;若需维修或校准,联系厂家或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